close

為了迎接豐年祭的到來,每年豐年祭的前一天晚上,我家都會準備製作手工的"杜侖"(原住民語),也就是一般俗稱的"麻吉",但跟市面上賣的麻吉又不一樣,我們原住民的口味只有一種,原味純糯米口味,是用白色 & 紫色的糯米下去配煮,且糯米都要先泡水,在煮的過程中才會比較快熟.


炊煮糯米之木製器具


大火快煮


煮熟後的糯米(直接吃也很好吃哦)


煮熟的糯米只是"杜侖"的半成品,還要再進過搗打,才會變成"杜侖",以前古時候是將煮熟的糯米放入臼中,由二人拿著長石柱或木柱交叉輪流搗打,至到糯米凝結成黏稠塊狀,而現今是用特殊的搗打器具搗成黏稠塊狀.

搗打糯米的器具

 

 


黏稠團狀的糯米


黏稠成團糯米再由一人將它從搗打器中取出,這動作看似簡單,但不容易,因要拿捏好時間 & 糯米的軟硬度,不然很會拉到一半就掉下來ㄋㄟ~這只有老手才會,我們就還太嫩了.


黏稠團狀的糯米再分成N分小團,裝入袋子,將"杜侖"整平,就成了我們原住民的"杜侖",雖製作"杜侖"的過程有點繁瑣,但真的很好玩很有趣,我們家每次都邊做邊聊天,不到一會功夫,就完成了一百多份的"杜侖",待豐年祭晚宴時,招待客人食用,"杜侖"可沾花生粉或單吃都很好吃哦!吃起來軟Q有勁~讚啦!

一人負責切割杜侖


原住民的"杜侖"

 



人想吃.

 

加水浸泡待煮的糯米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mahsu 的頭像
    almahsu

    almahsu

    alm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